近日即將卸任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出,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和新形勢的半導體產業政策,其中,對外籍專家要給予「真正的國民待遇」,幫助企業加快引進和培養人才,也讓業界認為原本轉趨低調的中國半導體重金挖角策略,將全面擴大。
美鎖中態勢加劇,更讓中國人才荒愈來愈嚴重,在中國兩會期間,在半導體位居重要地位的「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創辦人鄧中翰也對此提出建言。
鄧中翰點出,在新技術領域,尤其是顛覆性、戰略性技術上佔據制高點,政府部門和領軍科技企業要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標準建設,還要在全社會達成廣泛共識;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國科技人才一直存在不足的問題。據調查,2022年人才缺口為74.45萬人,其中,高階人才缺口逾4萬人。不僅缺乏中高階人才,也缺乏工程技術人才。
除了在學校擴大人才培養力度,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也承擔著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政府部門釋放有關企業和人才更多的政策紅利,從源頭上驅動高水平創新人才不斷湧現。
在兩會期間,半導體人才危機成為討論焦點,事實上,美國封鎖設備、晶片等技術產品,未來還是有機會能東山再起,但沒人才就無法推進研發技術,因此人才至關重要。近期中國半導體業者,又開始來台展開搶人大計。
由於先前有多家公司團隊跳槽至中國,發生不少爭議,因此台半導體具知名度與研發實力的高階人才,已不會選擇至中國,但中國業者仍不放棄,開出的條件更為優渥,期希望台半導體新血加入。
半導體業者表示,台灣人才荒也是嚴重,近年全力啟動人才培育,也無法解決缺人危機,面對中國、南韓搶人,欲留人,只能開出更好薪資福利吸才,別無他法。
事實上,中國半導體人才缺口逾20多萬人,人才成長的數量遠不及中國市場的成長速度,因此只能向外搶才,台灣自然成為首要目標。
半導體業者認為,全球人才流動、人往高處爬是相當正常,國際大廠也不會因為幾位員工離開,企業就陷入困境,加上近年全球企業對於專利、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等相關規定法令已相當完備,因此跳槽、挖角事件已鮮少有爭議發生。
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大方聘請前台積電研發副處長林俊成,擔任半導體(DS)部門先進封裝業務團隊副總裁,或是台積電前設計架構管理部門副總Suk Lee加入英特爾(Intel),還有中國昇維旭挖角前台積電南科18廠廠長劉曉強等,在半導體產業也未引發太大關注。
事實上,台積電多位高階主管也是來自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包括研究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