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集邦科技調查,由於半導體設備交期再次延長,2023 年晶圓代工產能年增率收斂至 8%。前外資知名分析師陸行之認為,若真如集邦預測,供過於求及晶圓代工價格松動狀況,就不會像市場預期那麼糟,並表示「第一個止跌訊號好像要出現了」。
集邦指出,受俄烏戰爭、物流阻塞、半導體工控晶片製程產能不足影響,原物料及晶片短缺沖擊半導體設備生產,主要沖擊發生在 2023 年,包含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格羅方德等業者將受影響,整體擴產計畫遞延約 2~9 個月不等,預計該年度產能年增率將降至 8%。
對此,陸行之在個人 Facebook 粉絲頁提到,雖然不是自願降低資本開支,但被迫降低資本開支也可以,「明年要是真如集邦預測,12 吋整體晶圓代工製程產能年增僅 8%,明顯低於我們之前預期的 15%,這樣供過於求及晶圓代工價格松動的情況,就不會市場預期的這麼糟。」
陸行之曾在粉絲頁分享台股止跌的觀察指標,分別是:各公司或客戶庫存月數何時開始降低;各公司何時開始看到產能利用率下修;通膨 CPI 升息何時觸頂;俄烏戰爭何時結束;這些龍頭半導體公司營收成長轉負,開始出現利空不跌;短料交期從 2022 年第一季 40~50 週跌破 13 週;下修資本開支(目前有格羅方德、中芯國際);一堆外資降評報告出籠,但市場股價不反應。
而他認為,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其實跟下修資本開支這一點相似,表示「第一個止跌訊號好像要出現了」。
集邦稱,撇除每年固定產量的 EUV 微影設備,其餘機台交期再度延長至 18~30 個月不等,以 DUV 微影設備(Lithography)缺貨情況最嚴重,其次為 CVD / PVD 沈積(Deposition)及蝕刻(Etching)等。
集邦原估,2022 及 2023 年全球晶圓代工 12 吋約當產能年增率分別為 13%及 10%,但因缺料沖擊設備交期,成熟及先進製程廠商將受影響,整體擴產計畫遞延約 2~9 個月不等,預計將使該年度產能年增率降至 8%。
不過集邦科技認為,擴產進程延後反倒消弭了部分對 2023 年供過於求的擔憂,但部分供給仍緊張的料件缺貨情況恐再度延長,這時相當仰賴廠商對各終端應用及產品製程的多元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