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經濟架構(IPEF)是最新的經濟合作倡議,是繼RCEP、CPTPP等超大型FTA後,亞洲各國所需面對的第三個多邊經濟整合。對台灣而言,相較於CPTPP要求的超高標準自由化,以規則為基礎的貨物、服務流通模式,印太經濟架構有關半導體供應鏈延伸的科技防衛構想,過往被認為是台灣最能發揮特長的契機。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直言,IPEF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供應鏈中斷,以及美國需要一個更具協調性的高科技製造經濟體。台灣在東亞的半導體供應鏈,無疑早已具備這樣的功能。
台灣沒有出現在IPEF第一波名單上,未來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參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在美韓、美日峰會,以及四方安全對話後,台灣缺席IPEF所需面對的產業風險驟然升高。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的亞洲行首站是韓國,在烏山空軍基地下機後,立刻前往三星電子位於京畿道平澤的半導體工廠,韓國總統尹錫悅、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全程陪同視察。
拜登亞洲行的第二站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在官邸召集半導體產業龍頭,包括產總研最高營運會議主席東哲郎、IBM資深副總裁Dario Gil、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五神真等人與會,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美日合作方向交換意見,而在日美峰會過後,雙方決定在七月召開經濟版的2+2會議,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預告,將設置開發半導體的共同作業部會。
毫無疑問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對台灣有極強的競爭關係,而韓國在美的投資遠遠超過台灣,除了三星建廠,也有汽車產業的整廠輸出,台灣半導體科技領先韓國,但韓國對美國可以「給的更多」。日本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等領先區塊,今後可望與美方開啟常態化合作。
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台日韓三方都需面對美方的依賴,也需提防美方的權重和戰略調整,當日韓高科技產業與台灣逐漸走向全面競爭,迫使我方不能不精準評估IPEF「落榜」可能的衝擊,從IPEF登場的第一周可以窺知,日韓優勢產業,都有政府強力護航引路,除了保護本國技術,也要在政治上不吃悶虧。
台積電先前招聘政治學博士,希望掌握地緣政治風險,這樣的舉動代表台灣的高科技業不只得緊盯對手出招,還得防範他國施壓。IPEF在達成她的抗中任務之前,可能已經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築起高牆,台灣最具優勢的國際產業,是台灣對外經貿談判的一大籌碼,政府的壓力想必無比沉重,此時所有的承諾和決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