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News & Events

2021.10.19產業相關訊息

亞洲固態電路鑽研半導體趨勢 台灣微型顯示器超吸睛

半導體領域年度盛事前哨、2021亞洲固態電路會議(IEEE A-SSCC)即將開幕,台灣今年入選14篇論文再創佳績,其中陽明交大教授盧志文團隊研發比一半硬幣還小的微型LED顯示器,能呈現百萬畫素,讓穿戴式裝置在眼球極近距離內大秀清晰斑馬圖,有助更多微型顯示如達文西手術等應用。

該會台北分會主席、台灣大學電工所教授林宗賢表示,IEEE固態電子學會是半導體等相關領域的年度盛會,其中亞洲各國近年已在半導體製造與晶片設計上成長幅度最大,兼具學術與產業影響力,A-SSCC是IEEE前哨並備受注目,今年揮別疫情恢復實體與線上會議,由韓國釜山主辦,台灣則在今(18日)搶先曝光14篇獲選論文,展現產官學研發能量。

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學院院長盧志文與清華大學工科所、工研院電光所等多人共組研究團隊,耗時1年半開發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晶片設計,在比1元硬幣還小的LED螢幕中,呈現1280乘720的百萬畫素,且每個像素都連接晶片電路,並採電流調變,讓高像素亮度均勻與10位元灰階控制。

盧志文說,最初是想開發穿戴式裝置的VR與AR應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但發現裝置顯示器的畫面太粗糙,便投入微型顯示器開發,克服電流設計困難,產生新的高速架構,該顯示器可達1秒90禎,讓螢幕在眼球極近距離中呈現清晰畫面,目前申請專利中,盼將來投入虛擬定位,甚至醫學達文西手術應用中。

工研院電光所與陽明交通大學等合作,完成全球最高能效比的運算晶片;工研院專案副理蘇建維表示,傳統將CPU與記憶體分開,團隊在前人基礎下,1年半前開始設計將2者結合,使記憶體晶片具備基礎AI(人工智慧)運算能力,並開發運用在語音識別系統,透過時間、運算速與功率消耗公式,該晶片跑出20943的全球最高分,並舉例以往手機為語音辨識需頻繁讀取環境音,該晶片可達真正的「即呼即醒」,具備即低功耗,測試中可讓一般藍芽耳機8小時待機,延長至10倍達80小時。


 

●消息出處:自由時報
●相關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707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