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位於俄亥俄州的新廠計畫,可能將出現變數。由於美國政府遲遲不通過520億美元的半導體補助計畫,Intel警告可能將因此延後廠房動工,甚至縮減未來的建設規模。
Intel在今年1月宣佈將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中西部打造一個全新的先進半導體製造中心。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該廠房可能將成為地表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施,預計未來總投資金額上看1,000億美元。
由於美國對半導體的投資步調緩慢,現在Intel有可能改變投資計畫。按照原先計畫,Intel預計7月22日會在俄亥俄州與當地、聯邦政要舉辦動土儀式,但稍早卻通知政府官員,因為美國晶片法案的不確定性,他們將無限期推延這個活動。
根據《The Register》Intel表示,目前還沒有決定舉行動土儀式的其他時間,只聲稱希望未來某個時間仍有辦法舉行。
Intel在聲明中表示,他們很高興能在俄亥俄州建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並感謝當地政府及所有合作夥伴的協助,不過也強調在當地的發展速度,很大部份將取決於晶片法案的資金。
「很不幸,晶片法案的進展遠比我們期待要來得慢,我們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完成。」Intel發言人表示,「現在是國會行動的時刻了,這樣我們才能按照長期以來為俄亥俄州及其他計畫設定的速度及規模前進,幫助美國在半導體製造領域重回領導地位,建立更堅韌的半導體供應鏈。」
Intel指出,目前宣佈的200億美元計畫會持續投入,但倘若晶片法案生變,那個預估的1,000億美元投資則可能會有變化。
去年6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將撥款2,500億美元加速在AI、半導體、量子運算等尖端科技產業的發展,其中就計畫提供520億美元扶持美國半導體的研發製造。
Intel近年一直強烈呼籲政府通過520億美元的補助,強化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基辛格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政府補助是半導體製造業勝出的關鍵,他們不是在跟台積電或三星競爭,而是在跟台灣或韓國競爭。
這或許相當於Intel發給美國政府的最後通牒,基辛格希望美國政府能在8月國會休會前,正式完成這項任務。
針對晶片法案遲遲未能上路,《彭博社》指出,基辛格本週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是時候屏除所有阻礙,解決核心問題,在未來兩週內做出決定。」
基辛格認為,Intel在俄亥俄州的投資究竟是小而緩慢還是大而無畏,就取決於晶片法案的結果,「我們會在那建立兩座晶圓廠,但我不希望只有兩座工廠,我們想要有一個8座、10座晶圓廠的製造設施,有著最大製造設施的科技中心,成為世界最大的科技中心之一。」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基辛格近期更明確地告訴美國政府官員,Intel會優先考慮在已經核准補助的國家啟動設廠計畫。先前Intel也宣佈要投資歐洲,在德國、法國及義大利設立晶圓廠、研發中心及封裝廠,而歐洲各國也都陸續喊出補助計畫。
Intel接下來的投資重心是否將從美國轉移至歐洲,或許端看未來一個月內,美國政府能否在半導體製造的補貼上取得進展。